上海酶聯生物研究所作者
弓形蟲病(toxoplasma)是由剛地弓形蟲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具有廣泛的自然疫源性,很多哺乳動物和鳥類均可罹患此病。弓形蟲侵襲人體可導致弓形蟲感染和弓形蟲病,后者專指有臨床表現和活動性感染的病理學改變。人體弓形蟲感染多為隱性感染,但抵抗力低下時,則可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先天性感染常致胎兒畸形、死胎及流產。
[病因學] 弓形蟲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2個階段,全過程需兩種宿主——終末宿主(貓及貓科動物)和中間宿主(其他動物或人體內)。弓形蟲發育全過程有5種不同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
貓食人弓形體卵囊或包囊后,在腸腔分別釋放出子孢子和滋養體,并侵入小腸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部分裂殖子發育為雌雄配子體,兩者結合為合子,發育為卵囊,隨貓糞排出體外。
人食人弓形體卵囊或吞食包囊后,在腸內逸出子孢子、緩殖子或速殖子,隨即侵入腸壁經血或淋巴進入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寄生,并擴散至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實質細胞內繁殖,導致細胞破裂,引起各種急性病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機體,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細胞后,特別是腦、眼、骨骼肌的蟲體繁殖速度減慢,并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體內可存活數月、數年,甚至終身不等。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時,組織內的包囊可破裂,釋出緩殖子,進入血流和其他新的組織細胞繼續發育繁殖。
速殖子期是弓形蟲的主要致病階段,以其對宿主細胞的侵襲力和在有核細胞內*的內二芽殖法增殖破壞宿主細胞。蟲體逸出后又重新侵入新的細胞,刺激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浸潤,導致組織的急性炎癥和壞死。
包囊內緩殖于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因緩殖子增殖而體積增大,擠壓器官,使功能受到障礙。包囊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因多種因素而破裂。游離的蟲體可刺激機體產生遲發性變態反應,并形成肉芽腫病變,后期的纖維鈣化灶多見于腦、眼部等。宿主感染弓形蟲后,在正常情況下,可產生有效的保護性免疫,多數無明顯癥狀,當宿主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時才引起弓形蟲病,即使在隱性感染,也可導致復發或致死的播散性感染;近幾年有報道艾滋病患者因患弓形蟲腦炎而致死。
[實驗室診斷]
特異性檢查
(1)涂片檢查。
(2)動物接種分離法。
(3)血清學檢查。
(4)分子生物學診斷。
[結果分析與判斷]
1.涂片檢查 取急性期患者的體液、腦脊液、血液、骨髓、羊水、胸水經離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或采用活組織穿刺物涂片,經姬姆薩染色后,顯微鏡下檢查出弓形蟲滋養體即可確診。此法簡便,但陽性率不高、易漏檢。此外也可切片用免疫酶或熒光染色法,觀察特異性反應,可提高蟲體的檢出率。
2.動物接種分離法 動物接種分離法或細胞培養法查找滋養體。采用敏感的實驗動物小白鼠,樣本接種于腹腔內,1周后剖殺取腹腔液顯微鏡檢查,陰性需盲目傳代至少3次;樣本亦可接種于離體培養的單層有核細胞。動物接種和細胞培養是目前常用的病原查診方法。
3.血清學檢查 由于弓形蟲病原學檢查存在不足,血清學檢查成為廣泛應用的診斷手段。方法種類較多,主要有以下4種。
(1)染色試驗:為經典的特異血清學方法,采用活滋養體在有致活因子的參與下與樣本內特異性抗體作用,使蟲體表膜破壞不為著色劑美藍所染。顯微鏡檢查見蟲體不被藍染者為陽性,蟲體多數被藍染者為陰性。
(2)IHA:此法特異、靈敏、簡易,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及篩查性抗體檢測,應用廣泛。
(3)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以整蟲為抗原,采用熒光標記的第2抗體檢測特異抗體。此法可測同型及亞型抗體,其中檢測IgM適用于臨床早期診斷。
(4)ELISA:用于檢測宿主的特異循環抗體或抗原,已有多種改良法廣泛用于早期急性感染和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診查,這種方法的靈敏度可檢出抗原量為0.5ug/L
4.分子生物學診斷 近年來將PCR及DNA探針技術應用于檢測弓形蟲感染,更具有靈敏、特異、早期診斷的意義,目前已開始試用于臨床。
上一篇:犬孕酮(P)酶聯免疫分析
- 版權與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rjcineplex.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3、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型號:XM-ZXK系列
-
型號:NL30
-
型號:
-
型號:UZK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