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女媧與夏娃,干媽與親媽
近日,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考古、歷史、神話、民俗專家考察山西人祖山后形成共識,認為日前在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皇帝遺骨”,可能屬于傳說中“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
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女性祖先。她的形象是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在神話傳說中女媧用黃土造人,是孕育漢族的先祖,同時又是熔彩石以補天,斬龜足以撐天的神人,因此,中國文化中把她視為中國人共同的母親。現在,有人對考古證據的挖掘和整理認為找到了“媧皇”遺骨,這好像是找到了“親媽”的遺骨一樣,似乎讓中國人的心靈有了依托。
不過,把神話傳說中的先祖確定為現實生活中的先母,需要各種扎實的證據,特別是生物學、遺傳學和人類學的證據,而迄今專家們所能提供的找到了“媧皇”遺骨有力的證據是C14同位素的測年,即對在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皇帝遺骨”成人頭骨測定,具有6200年的歷史,顯然,僅憑對一枚成人頭骨的C14同位素的測年就鑒定這個頭骨是中國人的“祖先”太缺乏說服力,C14同位素測年多只能測定某一遺骨的生活年代,而無法證明她/他這個個體與我們有血緣關系。
歐美人也在尋找他們共同的祖先,并且從文化證據過渡到科學意義上的尋親,稍加對照,就能明白“親媽”與“干媽”的區別,以及認一位“親媽”需要多么嚴謹和多少現代實驗科學的證據。
歐美研究人員一般依據遺傳學中的一個規律:母親的線粒體只傳女而不傳男,以此來追溯他們共同的“親媽”———夏娃。有說服力的發現是牛津大學布賴恩·賽克斯研究小組的一個龐大的研究。他們提取了近6000名志愿者的線粒體DN A進行測試,發現99%的現代歐洲人同是來源于7位女性,這7人可稱為歐洲人的7位“夏娃”。
根據對這些志愿者的線粒體DNA測試后的基因特征,可以把他們劃分為7個組,每組都可歸屬于一名女性。這7位女性于4.5萬年前先后從非洲來到歐洲,同時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即便如此,研究人員也不敢聲稱找到了他們的共同母親“夏娃”,而只是說,他們找到的是接近于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幾位共同先母,而“夏娃”只是一種文化或文學意義上的概括。
猶太民族也在尋找自己共同的先母或“親媽”,以色列海法的拉姆馬姆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也是通過線粒體DN A的測序和特征性標志發現,在今天的350萬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中,約有40%是4位女性共同的后代。這4位猶太祖母生活在2000年前的歐洲或近東,但不一定是在同一地方和同一個世紀。這4位女性每位都在其后代中留下了自己的基因印跡,今天的140萬阿什肯納茲猶太人體內都有這4名祖母的特征性基因,而在非猶太人中沒有這樣的基因。這個研究也只是證明,他們找到了一部分人的先母,而且這一部分人的先母也有4位,而非一位。因此,要用科學證據來說明找到一個民族的共同母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舉出這些例子只是想說,說那個6200年的頭骨就是女媧是不具說服力的,必須用其他更具實證的證據,如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否則,我們現在所追認的“親媽”就很可能是“干媽”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