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蘇州頂裕節能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媒體曝發泡餐具原料用洋垃圾
過去14年,發泡餐具禁而不止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對于發泡餐具的原材料,外界卻鮮有人知。近日,記者通過多方調查,揭開了發泡餐具用料的秘密。
“大多數用的是再生料,摻雜少量的新料。”明浩塑膠抽粒廠老板唐某告訴記者,再生料和新料混搭是發泡餐具企業的普遍做法,且再生料的比例要高于新料。
記者調查得知,一些工廠從國外進口工業塑膠廢棄物,進行加工提取,生成聚丙乙烯發泡顆粒(即再生料),再將這些顆粒賣給發泡餐具廠作為原材料。
大量使用再生料
大京九塑膠城緊鄰東莞東火車站,據其介紹,這個全國集塑膠原料、塑膠化工、塑膠模具、塑膠機械、塑膠制品五位一體的產業鏈式綜合塑膠采購市場規劃用地1800畝,2005年10月開業以來,迄今已售出商鋪2000余間,進駐商家超過1800家。規模之大全國少有。
4月16日和18日,記者以發泡餐具廠商的身份先后兩次來到這里調查發泡餐具的用料情況。
“找到我,你算找對人了。”16日,唐某見到記者時很興奮,他們公司同時擁有生產發泡餐具的聚丙乙烯再生料和新料。
唐某表示,自2008年從事這個行業以來,他為多家發泡餐具廠提供過原材料。他還透露,再生料的出貨量遠遠大于新料。
唐某代理的新料來自上海某公司,價格為13200元/噸,而其自制的再生料只賣9700元/噸。
“有客戶剛起步時就用我們的料,而且大多數用的是再生料,摻雜少量的新料。”唐某表示,只要掌握好技術配方,再生料和新料摻雜使用,再配一定量的滑石粉,生產出來的餐盒就沒什么問題。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為節省成本,用廢料(即再生料)生產發泡餐具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再生料來自洋垃圾
18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唐某的商鋪,隨其前往附近的工廠。
“工廠是和我姑爺合伙的,他在市場(指大京九塑膠城)有股份,所以我們比較好做。”唐某介紹說。
工廠辦公室只有少數幾個文職人員上班,廠區幾乎沒人。唐某解釋稱,工廠工人一般都是晚上作業,在接到客戶訂單之后,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將再生料加工出來,次日白天讓客戶拉走。
“我們廠里不囤貨,主要是擔心環保局過來檢查。”唐某表示,如果記者確定合作,他們可以馬上生產出來。
至于再生料如何制成,唐某自己也不清楚,這一“技術機密”只掌握在他從某家電*企業挖過來的工程師手上。唐某負責和市場對接,以及購買再生料的原料。
工廠的一角堆放著廢棄水管及其他工業廢棄塑膠。唐某告訴記者,這些工業塑膠廢棄物有相當一部分是用來制作發泡餐具再生料的,從國外進口而來,國外進口的膠頭比從國內工廠回收來的便宜。但由于擔心環保部門檢查,工廠不敢大量囤放塑膠廢料,一般在接到再生料訂單后,再從相關貿易公司購買塑膠廢料,連夜進行加工生產。通過技術手段對塑膠廢料加工提取,生成聚丙乙烯發泡顆粒,再將這些顆粒賣給發泡餐具廠作為原材料。
對于進口工業塑膠廢棄物的具體來源,唐某只透露是從貿易公司購買而來。但他向記者證實,再生料和新料混搭是發泡餐具企業的普遍做法,且再生料的比例要高于新料。
“我不管客戶拿去做什么,只管達到客戶的要求。”唐某笑稱,他在外吃飯從不用一次性發泡餐盒。
消防隱患突出
18日下午,唐某驅車載著記者前往位于大嶺山鎮的一家發泡餐具廠“學習觀摩”。
該發泡餐具廠位置較為偏僻,廠房面積目測有上萬平方米,工廠門口沒有公司名稱的標牌。
工廠老板姓陳,在深圳平湖設有發泡餐具的銷售鋪面,產品銷往東莞、深圳、潮汕等地。對于記者的造訪,陳老板顯得很謹慎,對記者的“求教”更是三緘其口。據唐某透露,該工廠曾在去年遭有關部門調查,被罰款30多萬元。后又遭遇廠房失火,損失慘重。如今該工廠的新料和再生料使用比例為五五開。
陳老板勸記者改做其他行業。他說,如今開設一個新的發泡餐具廠至少需要1500萬元的投入,否則沒有任何競爭力。
食品包裝協會資源部部長侯劍鋒表示,廣東地區發泡餐具廠商資金實力雄厚,即使虧損也能支撐下去,在行業走向用廢料來生產的今天,沒有雄厚的實力很難進入。
此外,記者調查獲悉,發泡餐具行業存在嚴重的消防隱患,近年來多家工廠先后失火,損失慘重。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聚丙乙烯易燃的特性,加上多數發泡餐具廠管理不規范,缺乏消防意識,同時又處在監管盲區,這個行業的消防隱患長期存在。
監管漏洞拷問
發改委在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理由說明中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生產許可管理、行業準入、回收體系建設、環境保護和監督執法等相關方面的準備工作,確保5月1日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調整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實施。
就在記者發稿前,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大浪所工作人員透露,已對轄區內發泡餐具生產商鑫恒塑膠廠進行了檢查,但未實施查封,原因是發改委已對該行業解禁。
該所工作人員顯然忽視了解禁日期為5月1日,且企業從事發泡餐具的生產銷售需獲得新的生產許可和行業準入。而這一系列監管措施尚未出臺,換言之,5月1日之前未獲批準的企業從事發泡餐具生產銷售均屬違規。
事實上,這只是發泡餐具監管漏洞的冰山一角。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行業產能,發泡餐具在被禁的14年里都處于增長態勢,有關部門在接到投訴后例行公事地實施查封或罰款,風頭過后繼續生產。
不僅如此,發泡餐具原材料更是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狀態。記者從唐某處獲悉,在其制造和銷售聚丙乙烯再生料的數年時間里,從未遭到監管部門的調查。用工業塑膠廢棄物制造再生料,廣泛用于發泡餐具生產,這條灰色產業鏈在業內早已司空見慣,但外界鮮有人知。
侯劍鋒表示,5月1日發泡餐具解禁后,有關部門將嚴禁再生料的使用。但是,在發泡餐具行業被封殺的時候,違規違法生產尚且大行其道,解禁之后,相關監管能到位嗎?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