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首屆中歐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大會由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濟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碳會展(上海)有限公司承辦,中歐碳中和、世界規劃教育組織WUPEN作為戰略合作媒體。
會議主題為“中和科技 碳索未來”,雙碳領域多位專家、知名學者、名企高管等重磅嘉賓出席,共商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會議緊扣產業發展前沿,圍繞雙碳戰略、政策、產業、科技等熱點議題分享研究成果和產業實踐,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200余人現場參會,各直播渠道線上直播觀眾更是超過兩萬五千人。
本次會議重點聚焦中歐碳中和領域的低碳技術與項目案例,數字技術賦能雙碳目標,綠色低碳產業鏈發展,能源脫碳與新能源轉型,碳足跡、碳認證與國際綠色貿易門檻,零碳智慧園區的國際經驗等領域,彰顯全球碳中和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態勢,以促進中國與歐洲在碳中和相關技術領域的交流與發展。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李其林、中國歐盟商會碳市場工作組副主席林曉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上海副總領事Thomas Triller為大會致辭。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執行秘書長曠敏主持開幕式。
▲曠敏
“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焦點,中歐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歷來是國際社會的典范,鞏固和發展雙方在氣候行動上的合作具有現實緊迫性。徐華清認為,低碳發展已成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途徑,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創新與突破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的內在要求,中歐應加強綠色和數字領域合作,構建綠色發展伙伴。
▲徐華清
賴曉明倡議中國以全球視野謀劃推動雙碳行動,加快先進綠色技術普及應用,加強低碳零低負碳技術的創新研發;持續健全碳市場功能,發揮企業減排的自主性;主動摸清碳排放基本情況,建立產品碳排放數據庫;完善碳市場定價機制,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投融資體系。
▲賴曉明
李其林表示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將繼續致力于整合行業資源,促進綠色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發揮好新賽道產業集群效應,引導好骨干企業創新發展,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引領行業形成多元化、國際化的產業布局。要抓住“十四五”實現雙碳戰略的關鍵窗口期和重要機遇期,以本次會議搭建交流平臺,助推企業完善設計-技術-制造-產品-服務的全產業鏈,加快中國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聯盟,為全球企業的綠色減碳服務供給提供新動力。
▲李其林
中國歐盟商會碳市場工作組副主席林曉東表示,中國歐盟商會碳市場子工作組倡導為溫室氣體排放交易建立有效的國內和國際框架,其成員涵蓋了來自碳市場各個領域的70多家歐洲企業,工作組旨在推動碳市場實現真正且可核實的溫室氣體減排,同時平衡經濟效率、環境完整性和社會公平。為實現宏偉的氣候目標,中國和歐盟需要鼓勵利益相關各方就最新脫碳政策和行動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對話,這將有助于實現政治互惠,促進中國與歐盟的商業合作和貿易互通。
▲林曉東
Thomas Triller提到有七十家德國企業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環博會,德國力爭最晚于2045年實現碳中和。制定碳中和戰略的全球競賽業已開始,碳排放等全球性挑戰只有各國通力合作才能遏制其影響。地區和行業的脫碳之路難度很大且代價高昂,但無法避免且不可逆轉。德中兩國已建立高層環境與氣候對話,達成共同的宏偉目標,德國非常重視地方合作與交流,本次盛會即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
▲Thomas Triller
主旨演講環節由環境商會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主持,多位專家從全新視角透析低碳相關行業未來發展動態。
▲駱建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副校長、上海市政府參事吳志強先生,介紹了《數字技術賦能城市碳中和發展》的實踐成果。他回顧了全球主要國家碳中和的時間序列,詳解城市碳商的“品”字形理論模型,展示了全球城市碳商(City Carbon Quotient,CITY CQ) 2022年度排行制定情況。搭建的研究系統能夠跨越宏觀、中觀與微觀尺度,跟蹤展示不同區域的碳排放強度成果。
▲吳志強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以《把握雙碳目標的正確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轉型》為題分享了自己的研判。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治理的組成部分,碳中和的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發展轉型,低排放發展正在改變世界,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必須課。
▲李俊峰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安泰新能源電力和儲能行業社群班責任教授尹海濤先生,分享了《新型電力系統下能源轉型和產業機遇》。伴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從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能源,儲能的大發展成為必然,從集中式到分布式發電生產的過渡,面臨著生產和需求的解耦。國家能源局引導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預示著智慧能源時代即將到來。
▲尹海濤
數字化綠色轉型突出的標桿企業展示了領先的解決方案和相關低碳產品,分享企業的低碳設備產品研發和應用實例。
西門子艾聞達咨詢副總裁、全球合伙人鐘律圍繞“與生態攜手,數字孿生賦能企業低碳轉型”的主題發言,分享了西門子公司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助企業搭建碳孿生,賦能企業全面、高效、精準去碳。
▲鐘律
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遠景碳管理業務總經理孫捷圍繞“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數字智能開啟綠色工業革命”的主題發言,分享了遠景2022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28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的目標及實施路徑,以及遠景所踐行的圍繞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數字智能的全周期一站式、端到端的零碳解決方案。
▲孫捷
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能耗云技術總監袁燦以“數字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探索”為題發言,分享了阿里云的碳中和產品體系,包括面向政府的城市雙碳操作系統—碳眼,面向企業節能減碳工具的“能耗寶”,以及還有面向社區的碳普惠平臺,為政府、企業等客戶提供一站式綠色智能化服務。
▲袁燦
高峰對話一由中歐碳中和創始人、中國(德國)研發創新聯盟碳中和專委會委員劉國楨主持,德國萊茵TUV集團大中華區工業服務與信息安全事業群副總裁陳偉康、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主任、創始人陳臻分別作了“機場溫室氣體排放國際管理經驗”和“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與中國企業供應鏈低碳轉型”的分享。
▲劉國楨
兩位專家大咖從國際視角對碳排放核算管理的數字工具模型、國際案例、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背景和影響以及對中國企業的啟示和應對等多維度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
▲陳偉康
▲陳臻
高峰對話一以“中歐碳中和認證與國際綠色貿易門檻”為主題,威立雅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中國歐盟商會環境工作組主席黃曉軍,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主任、創始人陳臻,德國萊茵TUV集團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總經理桑堅忠,EPD中國聯合發起人、技術委員會主席、上海環翼環境科技創始人兼CEO龔萬彬,謙楹科技創始合伙人&執行總裁孔玲參與對話討論。各位嘉賓從歐洲議會最新通過CBAM的背景展開,結合各自的行業和專業領域,從綠色低碳解決方案、碳足跡、碳認證、EPD、ESG和法律咨詢實踐等多角度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并紛紛給出了精彩的一句話寄語作為總結。
▲高峰對話一
高峰對話二由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上海市環保產業協會碳中和專委會主任委員齊康主持,以“中歐高效合作實現零碳智慧園區的國際經驗”為主題,邀請到英國阿特金斯中國區副董事夏源、上海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燎分別做了“以數字化提升效率和韌性 — 零碳園區的實施路徑與國際經驗”和“零碳/低碳園區建設的誤區和關鍵機制”的分享。
▲齊康
中國和歐洲兩位業內大咖對零碳園區為什么要建設、零碳園區的關鍵點、怎么推進建設進行了深入闡述。
▲夏源
▲張燎
高峰對話二,針對“中歐高效合作實現零碳智慧園區的國際經驗”,德國弗朗恩霍夫研究所中國首席代表馬小龍,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原副院長潘毅群,正泰電氣股份副總裁、正泰集團研究院院長李乃湖,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董事長李月中,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董事長兼CEO、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朱偉卿,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本鋒參與對話討論。各位嘉賓針對零碳園區建設的兩個關鍵路徑 - “創新技術”、“市場機制”從各自專業角度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并描繪了零碳智慧園區的美好未來前景。
▲高峰對話二
雙碳戰略的實施蘊藏著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產業機遇,為節能環保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本次論壇的召開,旨在凝聚綠色發展共識和方向,賦能雙碳行動決策和實施,持續打造政產學研金跨界交流與深度合作的高端平臺。
原標題:首屆中歐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大會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