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根據環保部新報道,以前較少被關注的噪聲污染,如今已成為環保投訴的一大主體,這的確值得反思。治理城市噪音污染,刻不容緩,對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渴望安靜環境 噪聲污染治理任重道遠
四分之一城市在噪音污染中沉淪
城市人群的工作節奏決定了生活的喧囂,也決定了人們對于城市安靜環境的渴望。大到飛機、汽車,小到空調、電視的使用,這些設備的使用無時無刻不在侵擾大家的耳朵。上下班早晚高峰期,汽車擁堵在造成大氣污染的同時,也導致了噪音污染。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噪聲時代,特別是在城市,無數人不得不忍受其中。近日,我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
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各類環境噪聲投訴中,工業噪聲投訴占10.3%,建筑施工噪聲投訴占50.1%。在建筑施工噪聲投訴中,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占90.5%。全國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約40%的城市夜間噪聲超標。
科學研究證明,噪聲污染同空氣污染一樣,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根據世衛組織對歐洲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噪聲污染已成為空氣污染之后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過度暴露在噪聲污染中,不僅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增加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因此,環境保護不單單是指治理空氣污染,對噪聲污染的治理也必須納入其中。
噪聲污染治理后一公里難打通
盡管早在1979年頒布的《環境保護法》中,就有涉及到噪聲污染防治的相關內容,且這些年來關于噪聲污染的法律體系在逐步地健全,環保部門對噪聲問題的監控和防治也在不斷加大力度。但截至目前,仍有有報道稱,不少群眾反映,有時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噪聲問題,卻有投訴無門之感。
據分析,噪聲污染難治理的另一大原因,是執法難和處罰標準低。根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若要處罰,噪聲分貝值就必須超過標準值,但檢測噪聲由環保部門管,而在其檢測時,商家往往會把音量調小,造成數據采集不準,處罰遇難。而在白天,測出來的噪聲分貝值,不僅包括商業噪聲,還包括來往車輛等其他生活噪聲。盡管我國一系列法律已明確規定限制社會生活噪聲污染,但違法成本太低,起不到威懾作用。
綜合看來,我國噪聲污染問題相對普遍,國家治理的力度很大,但是社會大眾參與噪聲防治的積極性尚未被全面調動起來。僅僅靠政府部門的一頭熱,我國噪聲污染治理的后一公里將難以打通。
形成社會合力共創安靜生活環境
由此,要改變噪聲污染治理難現狀,必須形成合力,明確監管職責,同時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和布局。噪聲污染是一件關系到百姓福祉的大事,必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解決。如此,才能還城市居民一個安靜空間。
人們要有意識地遠離噪聲,在外部環境無法改變時,除關好窗戶,還可考慮佩戴防護耳塞,減輕傷害;避免以噪抗噪,如戴耳機大音量聽音樂等,長時間戴耳機可造成聽力損傷,平時使用也應保證音量不超過60分貝,持續時間不超過60分鐘。
從行業發展上看,我國噪音治理行業屬于整個環保產業中的較小眾的門類,尚處于產業形成期,規模比較小且集中在工業噪聲污染治理領域。截至2016年4月,新三板掛牌300多家環保公司中,主營噪音治理的僅有兩家,遠遠低于其他環保公司的數量,噪音治理成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短板,噪音污染治理行業任重而道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