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檢測氨氮水質分析儀(水楊酸法/納士法)
一.產品概述
在線檢測氨氮水質分析儀由“ARM + 單片機”架構,模塊化硬件設計,加上豐富的擴展接口,可有效滿足用戶多樣化定制需求。適用于生物制藥、污水處理、材料處理、采礦、印刷、石油天然氣、食品加工、塑料、汽車、半導體、冶金等領域。
二、技術優勢
• 擴展接口豐富,硬件設計模塊化,便于集成二次開發;
• “水楊酸法”靈敏度高、測量穩定;
• 優化試劑配方,提高試劑有效期,且試劑無毒,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 采用“背景吸收及濁度校正”技術,降低水樣發黑或帶色或濁度對測量穩定性的影響;
• 環境溫度穩定性遠超現行環保產品認證標準。據相關實驗結果顯示,采用“環境溫度補償機制”的誤差控制在了±1%,而未采用該機制的則穩定在了±3%;
• 無懼特殊工況條件下,掩蔽劑酒石酸鉀鈉與某些干擾離子生成沉淀對測量造成的影響;
• 無懼高硬度、高鹽度、高濁度、高含沙等惡劣工作環境;
• 停電保護及來電自動恢復測量,避免停電造成的數據丟失;
• 具備定期反沖洗和除藻功能,大大減少儀器的維護工作。
三、性能參數
測量范圍 : 0-2 mg/L;0-10 mg/L; 0- 50 mg/L; 0-300 mg/L;其他量程可定制。示值誤差: 2 mg/L-±3.0% (國標要求∶ ±8.0%);5 mg/L-±4.0% (國標要求∶ ±5.0%)8mg/L-±2.0%(國標要求∶±3.0%)
重復性:≤1.5%(國標要求∶≤2.0%)
零點漂移∶±0.05 mg/L (國標要求∶ ±0.10 mg/L)
量程漂移∶ ±0.25 mg/L (國標要求∶ ±0.50 mg/L)
定量下限∶≤0.05 mg/L (國標無此項指標要求; I類地表水的上限值要求是0.15 mg/L。)
實際水樣比對試驗∶ 2.0 mg/L以下 ±0.05 mg/L (國標要求∶ ±0.2 mg/L) 2.0 mg/L以上-±4.0%(國標要求∶ ±10%)
注1∶ 選擇0-10 mg/量程,連續測量濃度值為2 mg/L、5 mg/L和8 mg/L的標準溶液各6次,分別計算各自濃度相對于標稱濃度值的相對平均偏差,各自的相對平均偏差為其示值誤差。
注2∶ 選擇0-10 mg/L量程,連續測量濃度值分別為2 mg/L和8 mg/L的標準溶液6次,分別計算2種濃度的相對標準偏差,取其中的大者為重復性。
注3∶ 選擇0-10 mg/L量程,測量濃度值為0.2 mg/L的標準溶液,以1小時為周期,連續測量24小時;取最初3次測量值的平均值為基準值,計算隨后21次測量值與基準值的偏差,取者為零點漂移。
注4∶選擇0-10 mg/L量程,測量濃度值為8 mg/L的標準溶液,以1小時為周期,連續測量24小時;取最初3次測量值的平均值為基準值,計算隨后21次測量值與基準值的偏差,取者為量程漂移。
注5∶ 選擇0 - 2 mg/L量程,儀器在相同條件下連續測量濃度值為0.1 mg/L的標準溶液7次,計算7次平行測定值的標準偏
差,所得標準偏差的10倍即為儀器的定量下限。
四、工作原理
(1)水楊酸法
在堿性條件下,試樣中的氨、銨離子與次氯酸根反應生成氯胺;在40°C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氯胺與水楊酸鹽反應生成藍綠色絡合物,于660nm波 長處測量其吸光度并換算成相應的濃度值。
(2)納士分光光度法
試樣中的氨、銨離子與納氏試劑反應生成黃棕色絡合物,該絡合物的色度與氨氮的含量成正比;于420 nm波長處測量其吸光度并換算成相應的濃度值。
整機配置
占地面積
1.5平方米
質量
320kg
尺寸
171cm×92cm×191cm
機柜材料
304不銹鋼材料
保溫方式
機柜箱體夾裝保溫層和冷暖空調
采水方式
500W自吸泵(可根據現場情況調整為潛水泵)
安裝環境
要求
電源適應性
AC 220V±10%,50Hz±1%
整機功率
2.5KW(峰值功率)
整機功能
參數
人機交互方式
15寸LCD觸摸屏,中文顯示及指令輸入
通訊接口
232、485、網口
管路反沖洗
空氣壓縮泵(選配)
五參數電極自動清洗方式
氣液混流自動沖洗
維護周期
每次時長約一小時
五參數水槽
滅菌方式
銅滅菌
儲存容量
至少三年以上的數據存儲容量,掉電也不丟失數據
斷電保護
通過程序控制,實現儀器停電保護及來電自動管路沖洗和恢復測量。
六.預估效果
1)預警作用
通過水質污染實時監測顯示,有關部門能了解到監測地區各個監測點水質污染的實時情況,確定其參數值是否在規定范圍內,以做出相應的預警通知。
(2) 預報作用
通過環境評價模型的實現,可以了解到監測地區水體質量等級狀況和水體質量排名情況。人們可通過該地區的水體量情況作出合理的出行計劃或者合理的工作生活計劃。
(3) 提供污染源普查
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到監測地區水質污染變化規律,可為有關部門對環境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系統可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對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