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豆制品污水處理設施
小型豆制品污水處理設施——設計依據及原則
設計原則:
1、依據污水水質特點,采用成熟可靠的處理工藝和設備,實用性和*性兼顧,保證污水達到排放標準。
2、方案設計中盡量減少占地,合理布局,節省投資。
3、方案力求工藝成熟,運行穩定。
4、設計中盡量降低建設費用,減輕企業負擔,達到低投入、高收效的目的。
5、設計時充分考慮污水處理系統配套的減振、降噪、除臭措施,從而防止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污水處理產生的少量剩余污泥經好氧消化后,定期清除外運。
6、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柜采用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可實時監控運轉情況,具備各種故障的自動保護,另配套獨立的PLC控制的手動控制。本工程實行全自動控制,無需專人管理。
7、污水處理設施能夠耐高峰沖擊負荷;污水處理可實現超越排放。
8、排放口設置*性排污標志,污水流量連續計量裝置。
設計依據:
1、根據國家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3、《給水排水設計手冊》GB8978-1996
4、《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T48-1999
控制系統
本系統從控制功能上將分為進水控制、產水及酸堿清洗控制、水錘及其他附屬控制三部分。
進水控制需要實現將集水池中的水注入超濾膜中。但是在注入過程中,考慮到超濾膜絲的耐壓性,因此應使用恒壓的方式向超濾膜注水。集水池作為一個緩沖來水的容器,有一定的水量承載能力,但是不能進行大量未為承載,只能應變小水量的變化,因此在控制中需要考慮到來水量的變化對集水池沖擊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超濾膜的處理水量的能力問題。
本系統每個系列由8臺進水泵,分別需要采用恒壓進水的方式。壓力的設定與產水的流量是一一對應,此參數由碧水源超濾膜的性能決定,可根據其產品說明書中查詢參數對照表。在正常運行過程中,集水池的液位應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液位范圍內。但是集水池的來水量隨著每天人們生活排水量決定,而排水量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關。
二十四小時平均進水量趨勢圖如圖2所示,從圖可以看出,在早上7點左右進水量逐漸增大,當到達十一點左右到達次峰值。這是由于人們早上用水量增大,通常情況下早上七點左右為用水高峰,而通過管網的延時,導致進水量在十點左右到達高峰。同樣的十三點和第二天零點分別是兩次進水高峰。第三次高峰段的延長是由于這段時間人們生活所致,例如晚飯時間用水及洗澡時間的用水等造成水量的持續高峰
針對于每天用水高峰,我們可以在水處理進水控制部分實時調節處理量參數來解決,但是過于頻繁的調節水處理量參數對于整個膜系統會有較大的影響。,過于頻繁調節水處理量參數會導致超濾膜所受壓力頻繁變化,而且由于過于頻繁壓力變化會存在較多的尖峰,這些壓力峰值容易對超濾膜產生壓力沖擊,不利于膜的壽命。第二,頻繁調節水處理量參數容易導致其他附屬設備的頻繁調整,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性,而且也會削減其附屬設備的壽命。但是不去按照來水量去調整水處理量很容易造成集水池外溢或處理不及時相關連帶后果。因此進水控制方面既要去滿足自適應進水量去控制進水,又不能過于頻繁的操作水處理量參數。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自適應梯階進水的控制方法,此方法既可以滿足根據來水量的變化對水處理參數進行調整,又不會頻繁的調整水處理參數,進而可以根據來水量大小對產水量的大小進行自動調整,終實現根據自適應來水量的產水功能。
我們假設t時刻來水流量為Fi(t),集水池的液位就為L(t),S為集水池的底面積,膜進水量Fo(t),ΔL_i(t)為來水液位增量,L_(t-1)(t)為t-1時的液位,ΔL_o(t)為超濾系統處理產量對業務液位增量。可得知:
首先從公式(4)中可以看出為了讓L(t)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必須讓F_i(t)與F_o(t)接近。但是實際是不可能接近的,而且不能實時逼近。因為如果實時逼近,則會造成超濾系統水處理參數頻繁變化。因此將其變換為公式(6),我們為了使F_o(t)不頻繁變動,即給它暫時設定一個固定值,這樣對于F_i(t)的一個范圍,這時會存在一個ΔL(t)的范圍與之對應,L_(t-1)(t)是前一次的時刻值,運用遞歸的思想,可以將其考慮為一個固定值,這樣便可以將來水量范圍轉換為一個固定處理水量F_o(t)和一個液位L(t)的一個范圍。
模板工程
(1)模板配制必須保證構件各部件形體尺寸的相互位置關系的準確性。
(2)模板及其支撐系統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撐系統能可靠的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荷載。
(3)模板工程中所選用的材料必須認真檢查選用,并應具有構造簡單,制作、安裝、拆除方便,牢固耐用,運輸整修容易且便于混凝土澆搗等工藝要求。
(4)模板制作時,技術員及木工班組認真閱讀圖紙,深刻理解,先設計,后加工,其幾何尺寸、形狀要求精確,龍骨的規格、間距、支架系統等根據需要也預先配制,模板制作好后,涂刷脫離劑,分類堆放好。
(5)根據設計結構構件的要求,放好模板的邊線,定好控制標高,就位安裝。
(6)模板安裝時,應考慮水、電線管及予埋件的安裝,綁好混凝土保護層墊塊。
(7)模板工程的安裝及拆除前,應在下達任務書的同時,由工長等技術人員負責組織生產班組及操作工人進行技術交底。數據翻樣圖交代清楚軸線關系、尺寸、標高、位置、預留洞及預埋件等,所用模板材料及支撐材料的品種、規格和質量要求,模板安裝、拆除的方法,施工順序,及工序搭接等操作要求,質量標準、安全措施、成品保護措施等施工注意事項。
(8)支撐系統:
梁模安裝時,應先搭滿堂腳手支撐,支撐上鋪間距@600腳手鋼管與支撐桿扣接,上鋪你好×50MM斷面的方木,用與墻模相同的夾板用屋面板底模。梁底模可采用夾板或木板,側模用組鋼模板,應注意加斜撐。為支撐和加強肋的所有鋼管,使用前應認真檢查、調直長度便于施工。面板應選用質量好的,使用前應檢查和維修,施工中應注意保護。支撐用各種腳手鋼管須加強縱橫向,確保強度和穩定性,間距要適中。
(9)、模板拆除、清理和保管:混凝土澆搗完畢后,及時養護。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板,將有利于模板的周轉和加快工程進度。但拆模過早將影響結構的質量。非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強度能保證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后拆除,承重模板應在與結構同樣條件養護的試塊達到規定強度時方可拆除。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才允許承受全部設計允許荷載的施工荷載時,必須經過驗算加設臨時支撐,拆除板應注意下列幾點:拆模時不得用力過猛,拆下來的材料應及時運走、整理,拆模的程序一般應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在模扳拆除過程中,如發現有質量,安全等問題時,應暫停拆除,經過處理方可繼續拆模。
模扳拆除后,及時按種類,規格進行清理并運離拆模場所,清理工具可用小錘、小鏟子,鋼模板、木模板、木支撐、鋼管等應堆放整齊,防止銹蝕和扭曲,扣件、小型配件等應分規格裝入容器內,回收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