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以來,我國對生產廢水的處理工藝和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對此類污水的處理進行了各方面的試驗和實踐,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逐漸形成了以生化為主、生化與物化相結合的處理工藝。生化法中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和好氧相結合法、水解酸化與好氧相結合等各種工藝。
生化處理對類似規模的污水處理一般采用生物膜法。它大致有固定床生物膜法(接觸氧化)、MBBR懸浮載體生物膜法、流化床、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膜式生物反應器等。
目錄
本食品加工成廢水處理的難點是COD、氨氮值、SS值的處理;重點是大限度地作好生化過程中降COD,脫除氨氮值及SS值。
廢水經過回轉式機械格柵,將大部分浮渣、不溶物清除,調節池內污水通過潛污泵進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主要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可溶物,同時釋放揮發性脂肪酸為后續厭氧菌生長提供條件,同時厭氧菌釋放污水中的正磷酸鹽、偏磷酸鹽、有機磷等,為后續好氧池的除磷提供條件,水解酸化池處理完污水后進入缺氧池,缺氧池的主要作用為進行反硝化反應,降低水中的氨氮值,而后污水進入接觸氧化池,分解水中大部分COD、BOD,并進行硝化反應,并進入下一個處理工藝段,好氧池的水通過二沉池沉降,終產水進水清水池達標排放。
1、機械格柵: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為減少后續單元的負荷,防止提升泵的污堵,本工程設置機械格柵1套,柵隙5mm,截留廢水中的大部分的顆粒雜質。
2、調節池:該廢水排放水量波動性比較大,為減少后續單元的負荷,保證后續處
理單元正常工作,本工程設置調節池一座,確保系統不收廢水高峰流量或濃度變化影響,確保后續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
3、A2/O工藝段:
A2/O池包括水解酸化池、缺氧池、接觸氧化池,去除有機污染物、氨氮值、總磷等主要依賴于系統中的A2/O生物處理工藝。其中工作原理是在厭氧池微生物可對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機物進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因此,對于某些含有難降解有機物的廢水,利用厭氧工藝進行處理可以獲得更好的處理效果,或者可以利用厭氧工藝作為預處理工藝,可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續好氧處理工藝的處理效果,在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有機碳作為電子供體,將回流混合液中硝酸鹽氮轉化為N2,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細胞物質,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在接觸氧化池,由于有機物濃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較高的NH3-N存在。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成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在O級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在O級池是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處氧型細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自養型細菌(硝化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營養源,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成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硝化反應的機理為:首先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NH4+-N轉化為亞硝酸鹽(NO2-N);其次由硝酸菌參與的將NO2-N轉化為硝酸鹽(NO3-N)。其中亞硝酸菌有亞硝酸單胞菌屬、硝酸螺菌屬和硝酸球菌屬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養菌,他們利用CO2、CO32-和HCO3-等作為碳源,通過與NH3/NH4+或NO2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硝化反應過程需在好氧條件下進行,并以氧作為電子受體。其反應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H4+ O2+HCO3→NO2-+ H2O+H2CO3-+(240—350kJ/mol)
NO2-+ O2+HCO3-→NO3-+ H2O+ H2CO3+(305—445kJ/mol)
在將NH4+-N轉化為NO2-N和NO3-N的反應過程中,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同時利用其氧化過程中產生的能量,進行下列同化代謝過程:
CO2+ NH4+NO2-→C5H7NO2(亞硝化菌)+H2O+H+
CO2+ NH4++ NO2-+ H2O→NO3-+C5H7NO2(硝化菌)+H+
O級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池,為*池提供電子受體,通過反硝化作用終
消除氮污染。為提高本系統的處理效率,本系統中增設生物填料,淹沒在廢水中的填料上長滿生物膜,廢水在與生物膜的接觸過程中,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收,氧化分解和轉化為新的生物膜。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隨水流到二沉池,通過沉淀與水分離。生物接觸氧化池降解了水中大部分的有機物與氨氮。
5、二沉池:對從接觸氧化池出水進行靜置分離,達標的產水進入清水池,二沉池污泥部分回流至厭氧池,部分排入污泥池(污泥回流比設計為50%,污泥排放量及排放頻率根據實際脫磷效果確定)。6、消毒池:收集二沉池產水并投加氯片
7、污泥池:用于二沉池污泥的儲存。
8、機械過濾器:進一步去除SS